凱恩股份27億元一舉拿下動力電池新秀卓能股份的全部股份
對整個鋰電池行業而言,最近數年,注定是一段不平凡的時期。
從2015年底開始,受累于新能源汽車騙補丑聞的不斷爆出,補貼發放等相關政策受到影響,進而使得整個行業進入觀望期,市場進入短暫的蟄伏階段不過,2017年上半年以來,隨著調查的結束、“雙積分”制度的推出,以及燃油車禁售政策研究提上日程,鋰電池行業迅速回暖,再加上《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等政策的落地,給未來帶來了良好的預期,產業發展有望再次井噴。而在此階段,特種紙業公司凱恩股份,敏銳地察覺到了稍縱即逝的窗口期,迅速通過產業并購的形式,試圖拿下鋰電池新秀卓能股份的全部股份。
如果此舉最終成功,無疑能夠幫助其在鋰電池行業實現換擋提速,深度切入控弦待發的新能源領域,分羹風口漸近的萬億市場。
當然,由于該筆交易跨主業、高溢價的特性,以及一份看似條件苛刻的對賭協議,市場上已有了一些疑慮,凱恩股份的謀篇布局最終能否實現,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風口漸進,凱恩股份果斷換擋
一直以來,凱恩股份的主營業務都為特種紙業的生產與制造,但值得注意的是,出于主業天花板過低等原因,在2009年最早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出臺之時,這家紙業公司就曾經完成了對一家動力電池公司——凱恩電池的收購。彼時,凱恩電池的主要方向為鎳氫電池, 如果按照這樣的劇本,那么自然是凱恩電池繼續慢慢成長,凱恩股份“特種紙”+“電池”的雙主業之路也將隨之一點點成形,不過,隨后兩年,市場狀況卻出現了重大變化。
自2015年底,隨著新能源汽車騙補丑聞的不斷爆出,國家開始了對相關事件的調查,行業發展一度放緩。不過,騙補企業的處罰、整治完成,也推動了行業野蠻生長初期階段的結束,再加上“雙積分”制度落地,《行動方案》等政策拋出,國家支持態度進一步明確,重新出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式站到了爆發性增長的賽道之上。很顯然,凱恩股份在電池業務板塊如果繼續持有鎳氫電池的業務,勢必要被市場所淘汰,在此情況下,凱恩股份迅速進行了一系列資本動作。
首先,凱恩電池主要產品為動力型鎳氫電池,經營波動較大,市場占有率較小,未來發展不確定因素較多,自動化改造及市場開拓還需追加大量投資。凱恩股份鑒于公司實際情況,決定不再對凱恩電池追加新的投資,為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促進凱恩股份整體業務持續發展,凱恩股份于2016年12月,其將以鎳氫電池為主打方向的凱恩電池出售剝離出去;其次,2017年2月,公司先是以4500萬元的價格,認購了鋰電池企業卓能股份(836483.OC)2.1427%的股份;而后,9月份,凱恩股份又拋出一份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擬以27.22億元,一舉拿下卓能股份剩余股份,將之變為自己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卓能股份2013年全年凈利潤不過15.3萬元,但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已經達到4155.8萬元,發展迅猛。
如果能夠將之成功收購,凱恩股份在鋰電池領域的布局,無疑可以實現換檔發展,為其分羹新能源的龐大市場,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對賭壓頂,高速成長能否重現
卓能股份的成長不可謂不迅速,凱恩股份果斷的行棋落子似乎也很完美,只是,和重組同時出現的,還有一份看起來十分苛刻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俗稱“對賭協議”)。根據協議,2017年至2019年,卓能股份凈利潤分別不能低于1.4億元、2億元、2.4億元以及2.8億元,否則,原股東需要以股份或者現金進行補償。相比上述數字,2013年至2016年,2013年至2016年,卓能股份凈利潤分別為15.3萬元、390萬元、3781萬元及3686萬元,從中可以看出,2016年,卓能股份凈利潤不僅未能保持高速增長,反而降了。
不過,正如上文所述,這一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底至2017年初,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的行業低迷,并且,自2017年上半年開始,這一現象已經完全扭轉。隨著市場的回暖,截至2017年6月30日,卓能股份實現凈利潤4155.82萬元,增長重新啟動。同時,進一步剖析,至少可以預測,在未來半年,卓能股份增長提速的勢頭,將繼續保持并擴大。一方面,根據2016年底出臺的最新政策,補貼資金由事先預撥變為事后核算,換句話說,傳導到處于新能源汽車上游的鋰電池企業上來,會有相當一部分營收、凈利未到賬,或者以應收賬款計提等形式等待釋放。另一方面,從卓能股份上半年營收看,實現營業收入6.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分別為53.23%,主要是廣西卓能全自動動力電池新產線實現量產、廣西卓能二標段建成投產所致。除此之外,從整體市場容量來看,根據國務院此前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整體需求量約為117.99Gwh。
對比供給端,第三方研究機構EVTank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國內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合計為30.5Gwh,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并且,除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外,卓能股份產品還涉及儲能系統、家用電器等小型動力產品諸多領域,應用廣泛。當然,到底能夠從新能源、鋰電池市場的整塊蛋糕中,持續分得多少利益,還需要看卓能股份這家公司,究竟幾斤幾兩。
產業+資本,萬億市場憑何分羹
從財務數據來看,卓能股份的前景十分不錯,不過,目前市場上同樣優秀的鋰電池公司并不在少數,透過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其核心競爭力到底幾何?從研發能力觀察,卓能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延新、副總裁黃國文都為化學專業出身,在鋰電池行業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公司有著“技術驅動”的基因。同時,公司研發團隊中,還有多外來自三星等國際知名企業的技術人才,實力強勁。從產品狀況來看,廣西卓能所使用的設備為國內率先使用韓國進口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廠家,先進性與三星,松下相當。再加上生產制造、技術品質管理人員均有十余年行業從業經驗,對鋰電池的生產技術工藝具有較好的把握,使得公司產品穩定性、可靠性較強。同時,公司在廣西產業園投資的4個標段及PACK車間都在陸續投產,隨著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市場占有率與市場排名都有望繼續上升。
最后,還應該看到的一點是,根據重組預案,收購完成后,卓能股份將繼續保持業務經營上的獨立性。
這意味著,在可以繼續發揮原有管理、生產優勢的基礎上,凱恩股份還能為卓能股份,構建更加靈活、便捷、廣闊的融資渠道,為其產品工藝的不斷改進,產能的持續擴張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雙方形成真正的優勢互補,共同迎接正在展開的廣闊市場。
將時間軸線拉長,復盤凱恩股份整個資本運作的思路,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家公司對戰略機遇的判斷與把握可謂十分敏銳,且從戰術上觀察,此次試圖并購的卓能股份,亦有著相當的發展潛力。
當然兩者最終能否成功牽手,又到底能在洶涌而來的市鋤遇中,走到何種地步,還有待時間的觀察。
從2015年底開始,受累于新能源汽車騙補丑聞的不斷爆出,補貼發放等相關政策受到影響,進而使得整個行業進入觀望期,市場進入短暫的蟄伏階段不過,2017年上半年以來,隨著調查的結束、“雙積分”制度的推出,以及燃油車禁售政策研究提上日程,鋰電池行業迅速回暖,再加上《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等政策的落地,給未來帶來了良好的預期,產業發展有望再次井噴。而在此階段,特種紙業公司凱恩股份,敏銳地察覺到了稍縱即逝的窗口期,迅速通過產業并購的形式,試圖拿下鋰電池新秀卓能股份的全部股份。
如果此舉最終成功,無疑能夠幫助其在鋰電池行業實現換擋提速,深度切入控弦待發的新能源領域,分羹風口漸近的萬億市場。
當然,由于該筆交易跨主業、高溢價的特性,以及一份看似條件苛刻的對賭協議,市場上已有了一些疑慮,凱恩股份的謀篇布局最終能否實現,暫時還是個未知數。
風口漸進,凱恩股份果斷換擋
一直以來,凱恩股份的主營業務都為特種紙業的生產與制造,但值得注意的是,出于主業天花板過低等原因,在2009年最早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政策出臺之時,這家紙業公司就曾經完成了對一家動力電池公司——凱恩電池的收購。彼時,凱恩電池的主要方向為鎳氫電池, 如果按照這樣的劇本,那么自然是凱恩電池繼續慢慢成長,凱恩股份“特種紙”+“電池”的雙主業之路也將隨之一點點成形,不過,隨后兩年,市場狀況卻出現了重大變化。
自2015年底,隨著新能源汽車騙補丑聞的不斷爆出,國家開始了對相關事件的調查,行業發展一度放緩。不過,騙補企業的處罰、整治完成,也推動了行業野蠻生長初期階段的結束,再加上“雙積分”制度落地,《行動方案》等政策拋出,國家支持態度進一步明確,重新出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正式站到了爆發性增長的賽道之上。很顯然,凱恩股份在電池業務板塊如果繼續持有鎳氫電池的業務,勢必要被市場所淘汰,在此情況下,凱恩股份迅速進行了一系列資本動作。
首先,凱恩電池主要產品為動力型鎳氫電池,經營波動較大,市場占有率較小,未來發展不確定因素較多,自動化改造及市場開拓還需追加大量投資。凱恩股份鑒于公司實際情況,決定不再對凱恩電池追加新的投資,為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促進凱恩股份整體業務持續發展,凱恩股份于2016年12月,其將以鎳氫電池為主打方向的凱恩電池出售剝離出去;其次,2017年2月,公司先是以4500萬元的價格,認購了鋰電池企業卓能股份(836483.OC)2.1427%的股份;而后,9月份,凱恩股份又拋出一份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擬以27.22億元,一舉拿下卓能股份剩余股份,將之變為自己的全資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卓能股份2013年全年凈利潤不過15.3萬元,但2017年上半年凈利潤已經達到4155.8萬元,發展迅猛。
如果能夠將之成功收購,凱恩股份在鋰電池領域的布局,無疑可以實現換檔發展,為其分羹新能源的龐大市場,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對賭壓頂,高速成長能否重現
卓能股份的成長不可謂不迅速,凱恩股份果斷的行棋落子似乎也很完美,只是,和重組同時出現的,還有一份看起來十分苛刻的《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俗稱“對賭協議”)。根據協議,2017年至2019年,卓能股份凈利潤分別不能低于1.4億元、2億元、2.4億元以及2.8億元,否則,原股東需要以股份或者現金進行補償。相比上述數字,2013年至2016年,2013年至2016年,卓能股份凈利潤分別為15.3萬元、390萬元、3781萬元及3686萬元,從中可以看出,2016年,卓能股份凈利潤不僅未能保持高速增長,反而降了。
不過,正如上文所述,這一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2015年底至2017年初,政策的不確定性導致的行業低迷,并且,自2017年上半年開始,這一現象已經完全扭轉。隨著市場的回暖,截至2017年6月30日,卓能股份實現凈利潤4155.82萬元,增長重新啟動。同時,進一步剖析,至少可以預測,在未來半年,卓能股份增長提速的勢頭,將繼續保持并擴大。一方面,根據2016年底出臺的最新政策,補貼資金由事先預撥變為事后核算,換句話說,傳導到處于新能源汽車上游的鋰電池企業上來,會有相當一部分營收、凈利未到賬,或者以應收賬款計提等形式等待釋放。另一方面,從卓能股份上半年營收看,實現營業收入6.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分別為53.23%,主要是廣西卓能全自動動力電池新產線實現量產、廣西卓能二標段建成投產所致。除此之外,從整體市場容量來看,根據國務院此前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整體需求量約為117.99Gwh。
對比供給端,第三方研究機構EVTank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國內鋰動力電池企業出貨量合計為30.5Gwh,市場增長空間巨大。并且,除了新能源汽車市場之外,卓能股份產品還涉及儲能系統、家用電器等小型動力產品諸多領域,應用廣泛。當然,到底能夠從新能源、鋰電池市場的整塊蛋糕中,持續分得多少利益,還需要看卓能股份這家公司,究竟幾斤幾兩。
產業+資本,萬億市場憑何分羹
從財務數據來看,卓能股份的前景十分不錯,不過,目前市場上同樣優秀的鋰電池公司并不在少數,透過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其核心競爭力到底幾何?從研發能力觀察,卓能股份董事長兼總經理黃延新、副總裁黃國文都為化學專業出身,在鋰電池行業有著豐富的從業經驗,公司有著“技術驅動”的基因。同時,公司研發團隊中,還有多外來自三星等國際知名企業的技術人才,實力強勁。從產品狀況來看,廣西卓能所使用的設備為國內率先使用韓國進口的全自動化生產線廠家,先進性與三星,松下相當。再加上生產制造、技術品質管理人員均有十余年行業從業經驗,對鋰電池的生產技術工藝具有較好的把握,使得公司產品穩定性、可靠性較強。同時,公司在廣西產業園投資的4個標段及PACK車間都在陸續投產,隨著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市場占有率與市場排名都有望繼續上升。
最后,還應該看到的一點是,根據重組預案,收購完成后,卓能股份將繼續保持業務經營上的獨立性。
這意味著,在可以繼續發揮原有管理、生產優勢的基礎上,凱恩股份還能為卓能股份,構建更加靈活、便捷、廣闊的融資渠道,為其產品工藝的不斷改進,產能的持續擴張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雙方形成真正的優勢互補,共同迎接正在展開的廣闊市場。
將時間軸線拉長,復盤凱恩股份整個資本運作的思路,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家公司對戰略機遇的判斷與把握可謂十分敏銳,且從戰術上觀察,此次試圖并購的卓能股份,亦有著相當的發展潛力。
當然兩者最終能否成功牽手,又到底能在洶涌而來的市鋤遇中,走到何種地步,還有待時間的觀察。
此文關鍵詞:
凱恩股份 27億 動力電池 卓能股份 股份